記得讀《紅巖》時,我讀小學三年級。我是用一口袋炒玉米粒從一個同學那里換到書的。拈著沉甸甸的小說,看著紫紅的封面,我的心莫名興奮。待放學鐘聲一響,我提著書包就往家跑,先把牛牽到河坡,讓它自由自在吃草;再找一塊干凈的草地躺下,在藍天白云下翻看著《紅巖》。時間過得真快,我瞪著眼睛也看不清書上的字了…… 三十余年后,我到了重慶,直奔《紅巖》里寫的白公館、渣滓洞而去。 時值深秋,公路兩邊山嶺上樹木紅的紅,黃的黃,在我眼里,那紅色尤其醒目,久久注視之下,它幻化成紅旗的顏色、烈士鮮血的顏色。 白公館坐落在一個深山窩,周圍層巒疊嶂,樹木參天。我隨游人登山而上,懷疑自己進入了一個景區。數十分鐘后,赫然見一棟建筑聳立在半山窩,青磚,兩層,灰瓦蓋頂,有回廊和拱形穹頂,四周設有圍墻。大門設計為中國傳統的照壁造型,又吸納西洋建筑風格。大門正中,“香山別墅”匾額標明了我到達的地方。這就是白公館。 進入圍墻,院子一側是一排平房,一側是一株石榴樹,石榴樹主干已經高過圍墻,高過圍墻上設置的鐵絲網,部分枝葉伸展到圍墻外去。 到平房看看,見幾張辦公桌。閱讀完墻壁上的說明材料,我知道平房是國民黨看守工作、生活所在。 別墅的主體建筑——一棟兩層的青磚房,就是國民黨關押“重犯”、“政治犯”的所在,張學良曾是這里的囚徒,楊虎城一家在此殉難。我輕輕走進去,因為怕驚擾了先烈的靈魂。他們的軀體已消逝,但他們的精神通過一首首詩歌、一件件實物昭示著后人。 “不悲身世不思鄉,百結煉成鐵石腸。止水生涯天可鑒,愁城滋味我親嘗。追懷舊友心長在,向往新人志益強。吟罷小詩成腹稿,英雄事業慣風霜。”這是許曉峰烈士在白公館寫下,利用家信寄給親人的一首詩。因為革命,他說自己“煉成鐵石腸”,“不悲身世不思鄉”。但是,他對革命戰友的牽掛、對革命一定成功的信念,感人肺腑。在黎明即將到來的前一天,許曉峰烈士壯烈犧牲。他草就的這首詩,只能由他哥哥書寫,張貼在關押過他的房間。 我看見了烈士們生前制作的五星紅旗。一塊方正紅布,中間是一顆大五角星,四個角各守護著一顆小五角星。1949年10月1日,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傳遍大江南北,也傳到了白公館。先輩們歡欣鼓舞、斗志昂揚,發揮自己的想象,避開看守,制作了這面五星紅旗。他們用詩歌記錄下這一歷史時刻,“我們拿來紅色的繡花被面,把它拆掉吧,這里有剪刀。拿黃紙做成五顆閃亮的星,貼在角上。再找根竹竿,就是竹竿也罷。” 為了這面旗,他們舍棄了自己的一切。舍棄生命,舍棄親人,舍棄名利,目的是為了人民更幸福,祖國更強大。每一個先烈都在用實際行動強調這個主題。 我再一次回到院子,滿懷敬意地瞻仰著那棵石榴樹。通過導游,我了解到它是一個烈士的杰作。某天,他發現了一粒石榴種子,他和難友小心翼翼種下種子,看著它發芽,守著它長大,直到自己坦然走向刑場。 有夢想,就有希望! 白公館過去幾里路就是渣滓洞,高墻電網包圍著兩座青磚灰瓦建筑。進入圍墻左側,我透過窗框向房里看,赫然是刑具,鐵鏈、鐵鐐,行刑架,老虎凳、麻繩鞭,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東西。因為時間久遠,或許是因為飽吸人血,那些金屬器具銹澀得特別厲害。即使被窗子遠遠隔著,我也嗅到了濃重的腥臭味,感受到刺骨的涼意。 三十年前看《紅巖》的記憶被觸發,我想起小說中描寫的江姐坐老虎凳、江姐被竹簽釘指甲、江姐被灌辣椒水…… 渣滓洞正面是一溜房間,里面塞滿木架子床,上下兩層,昏暗,陰冷。數十年前,每間房都關押著革命者及同情革命的人士。他們每天面臨著嚴刑拷打,經歷著生死考驗。少數人背叛了革命,多數同志以生命捍衛著信仰,并把這種信仰發揚光大。 三十余年前,我讀《紅巖》,一顆稚嫩純潔的心受到熏陶,受到教育,積極爭取成長為共產黨員;三十余年后,我到了《紅巖》反映的場景地,看了,讀了,深深思考,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是否能夠不忘初心、砥礪前行?我相信,白公館、渣滓洞總有倒下的一天,而那院中的石榴樹,將與天地同在。 >>>更多美文:心情隨筆
- Oct 03 Thu 2024 19:54
怎么就散了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